華城電機集團(以下簡稱「華城電機」)歡慶成立55週年,這一重要里程碑標誌著公司在全球電機產業中的持續創新與領導地位。自1969年創立以來,華城電機憑藉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客戶至上的經營理念,逐步發展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電機設備製造公司之一,並在國際市場上擁有顯著影響力。
繼續閱讀...
華城電機成立之初,致力於變壓器設備之技術研發與製造,逐步積累深厚的技術基礎。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產業變革,華城電機逐步擴展業務領域,涵蓋電力設備、智能電網、綠能發電、節能方案等多元化領域。這些發展不僅提升公司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也為全球電力領域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隨著電力產業的轉型,華城電機不斷加強研發投入,開發智慧電網技術、電力自動化系統及能源管理解決方案,以滿足全球對智慧電力技術和綠色能源的需求。這些創新舉措鞏固華城電機在全球市場上的重要地位,並讓公司能夠引領未來市場趨勢。
在全球邁向低碳經濟的趨勢下,華城電機積極響應全球對可再生能源與節能技術的需求,並在電力解決方案中整合綠色能源。華城電機積極推動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等項目,並透過創新技術優化能源效率,支持台灣及全球的能源轉型進程。華城電機執行長在談及未來時表示:「我們致力於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客戶提供智能、節能、永續及綠色能源的電力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環境挑戰。」華城電機對環保與社會責任的承諾,體現在其產品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公司採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環保材料和製造工藝,減少碳排放與能源消耗。未來,華城電機將繼續強化與國際合作夥伴的聯繫,推動全球綠色能源應用和技術創新,為實現全球淨零碳排目標貢獻力量。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華城電機將持續推動業務的國際化擴展,並積極布局全球市場。公司已在亞洲、美洲和澳洲設立多個營運據點,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憑藉其深厚的技術實力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華城電機將進一步提升國際市場份額,打造世界級的電機品牌。此外,數位轉型是華城電機邁向未來的重要策略之一。公司正積極投資於智慧製造、物聯網(IoT)及大數據技術,提升生產效能和服務能力,從而實現數據驅動的決策與更高層次的自動化管理。透過數位技術的應用,華城電機能夠更快速地響應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55年來,華城電機深知員工是公司持續發展的基石。公司始終重視人才培育,為員工提供多元化的職業發展機會和完善的福利制度,並鼓勵員工參與技術創新與專業發展。此外,華城電機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回饋社會。未來,公司將繼續透過社會責任行動計劃,貢獻於環境保護、教育發展與社會福利等領域。
展望未來,華城電機將繼續秉持「創新、品質、服務」的經營理念,透過不斷技術創新與國際市場擴展,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具價值的電力解決方案。在55週年這一歷史性時刻,華城電機不僅回顧了過去的輝煌成就,也為下一個黃金時期做好了充分準備。公司將持續在全球電機產業中發揮領導作用,推動綠色能源和智能電力的發展,實現永續經營的願景。
華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是台灣領先的電機設備製造企業。公司專注於電力設備、智能電網、綠能發電等領域,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創新、節能的電力解決方案。華城電機不僅是台灣電機產業的翹楚,也是全球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憑藉卓越的技術和專業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台灣的綠能產業正面臨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特別是隨著國家向可持續發電轉型。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產業界及學術機構合作,推出了「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等計劃,通過獎學金、專業課程以及與台灣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學校的合作來培養本地綠能人才。
繼續閱讀...
這一計劃在近期的活動中得到了重點介紹,活動中包括華城電機和達德能源等公司參與,並為台灣電力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同時鼓勵年輕人才加入這一關鍵領域。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強調,台灣的能源需求需要超越傳統電力公司的合作,為了實現國家的淨零排放目標,必須採取整合資源規劃的方式。這一方法不僅需要考慮成本與環境因素,還必須基於共識,確保供電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劉文雄特別提到加州在2022年面對熱浪時,公眾協力節省了1000兆瓦電力,從而避免了停電危機,這是一個成功的合作範例。由工研院主導的「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成立於2019年,致力於通過跨領域電力課程培育綠能專家。該計劃與多所大學合作,並計劃將合作範圍擴展到更多院校。同時,該聯盟還設立了「劉書勝紀念獎」,用以表彰電力領域的優秀專業人士,並鼓勵他們繼續為台灣的能源轉型作出貢獻。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指出,自2021年綠電交易開放以來,伴隨著電力交易平台的啟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才參與到了能源領域。經濟部也宣佈修訂《電業法》,這一修法將進一步放寬綠電交易的限制,為未來構建一個強大的綠領人才管道。「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由多家企業組成,包括台塑企業、台達電子、華城電機等,本次共頒發了36組學生的獎項,涵蓋「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優秀專題提案獎」等類別。這一培養「綠領」人才的運動,旨在不僅解決當前的綠能人才短缺問題,還確保台灣未來電網和綠能目標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彌合學術界、產業界與研究機構之間的差距,台灣正在為新一代能源專業人士奠定基礎,使他們能夠推動國家的綠能轉型。
華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民國111年)喜獲經濟部能源署核發的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正式踏入台灣售電市場,並成為致力於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的領先企業之一。華城能源的母公司華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長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基礎,全額投資成立了這家子公司,旨在透過提供多元整合服務,滿足台灣企業日益增長的綠色電力需求。
繼續閱讀...
華城能源作為經濟部能源署核可的售電業者,不僅具備再生能源售電的資質,還能結合華城電機母公司的資源,在創能、儲能、節能和用能四大領域,為客戶提供高效、可靠的能源解決方案。隨著全球對環保及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華城能源正積極推動台灣的能源轉型,協助企業降低碳排放,實現永續發展。
華城以其創新的技術、穩健的服務和對環境的承諾,正在成為台灣能源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隨著全球對綠色能源需求的增加,華城能源將繼續秉持其使命,推動台灣能源結構的轉型,助力企業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並為社會創造更大的綠色價值。透過不斷拓展其服務範疇與技術能力,華城能源承諾將成為台灣企業在綠能轉型中的堅強夥伴,共同邁向低碳未來。
隨著全球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視,「綠電」逐漸成為企業與個人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探討綠電的定義、來源以及企業購買綠電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
綠電,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所生產的電力。在台灣綠色能源包括風力、太陽能、水力、生質能、地熱、海洋能等。特點是可持續利用且對環境影響較小。綠電的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趨近於零,因此它被視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技術之一。
企業購買綠電並不僅僅是出於環保考量,實際上,購買綠電能為企業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滿足國際標準、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等。
綠電代表了能源發展的未來趨勢。企業購買綠電不僅有助於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能在經濟、社會責任和市場競爭中獲得多重收益。隨著政府政策和國際標準的不斷推動,綠電將成為企業必然的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應當積極參與綠電交易,為自身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隨著全球對環保和永續發展的重視,企業對綠電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對於想要參與綠電交易的企業來說,如何購買綠電、選擇合作對象,以及評估綠電價格,都是關鍵問題。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幫助企業在綠電市場中做出明智的決策。
繼續閱讀...
企業在購買綠電時,通常會獲得綠電憑證,這是一種證明電力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文件。綠電憑證就像綠電的「身份證」,能夠證明企業使用的電力符合環保標準。這些憑證由專門的機構或交易平台(如T-REC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核發。
企業購買綠電的途徑主要有兩種:透過綠電交易平台進行公開交易,或與再生能源供應商直接洽談。
交易流程:
交易流程: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購買綠電已成為必然的趨勢。選擇合適的綠電供應商,合理評估價格波動,並充分利用政府激勵措施,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減碳目標,還能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環保形象。在這樣的環境下,積極參與綠電交易,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商機。
再生能源憑證(T-REC)又稱為再生能源身分證,如圖一所示,係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3條審查與核發之數位式證明文件;該再生能源憑證記載之資訊包含憑證號碼、發電類型、發電度數、發電時間、持有人、發行日期,以及可追蹤之QRCODE。
繼續閱讀...
台灣目前認可具有再生能源憑證的發電來源主要包含太陽光電、風力、水力、生質能、地熱等,一般以發電來源將憑證細分為太陽光電憑證、風力憑證、水力憑證、生質能憑證、地熱憑證等;當前市面上流通量較大的憑證係為太陽能憑證與生質能憑證。台灣目前主要取得憑證的方式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為購買綠電,由再生能源憑證需求方向再生能源發電或售電業購買再生能源,並於每使用1,000度再生能源後由再生能源發電或售電業代為向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申請核發憑證;第二種為直接購買憑證,由再生能源憑證需求方向再生能源憑證所有權方直接購買憑證,但須注意的是,依據現行規定,為避免再生能源憑證被重複認定,再生能源憑證只允許移轉一次,意即只能由第一手憑證所有權人轉讓至憑證購買方,無法再轉售。
圖一、再生能源憑證。圖片來源: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台灣目前採用電證合一計算。用電戶想取得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憑證方法,可以透過以下4個途徑,如圖二所示:
雖然再生能源憑證可藉由前述四個途徑取得,但依據現行對於再生能源憑證的規定,可轉售之再生能源憑證僅限於透過自發自用所取得的憑證,即透過前述途徑4所取得的再生能源憑證才可以出售予他方,而透過再生能源直轉供所取得之再生能源憑證,為與再生能源最終使用者綁定之再生能源憑證,無法再轉售至他方。依據目前再生能源憑證權利轉讓的相關規定,須為具有再生能源憑證所有權人或授權之代理人,方可向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提出再生能源憑證轉讓申請,然而,對於再生能源憑證銷售的中間商,並未像售電業有嚴格的法規規範與限制,目前政府或主管機關尚未對前述之再生能源憑證銷售的中間商設有任何資格之限定,因此任何人或任何組織皆可成為再生能源憑證所有權人之代理人,進行憑證銷售,當前市場上亦存在許多顧問公司與個人投入於再生能源憑證銷售或仲介之業務。
再生能源憑證具環境效益具體化的特性,可應用於溫室氣體盤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環保標章、永續企業、綠色企業、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協助企業呈現其綠色企業一面,量化創造之環境效益。
表二、以用電大戶為例試算 (契約容量5000kw) 總投入成本與繳代金比較表
圖三、範疇二宣告 企劃課編製
企業在憑證採購時往往面臨眾多選擇,但通常對市場的認知不足,會使得企業難以確定最適合的選擇。台灣再生能源憑證中心T-REC 是依循國際標準的再生能源憑證,具有全球認可的特點。T-REC 擁有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其發行和管理過程受到憑證中心標準的嚴格監管,保證了憑證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台灣再生能源憑證 (T-REC) 在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尤其對於大型及跨國企業而言,擁有 T-REC 不僅是對再生能源的確切支持,更是實現自身再生能源使用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不僅能提升企業形象,也符合其永續發展的目標。而 T-REC 透過完善且嚴謹的追蹤系統,再生能源不被重覆計算,確保再生能源生產和使用的驗證及可信度,在企業達成淨零目標中,更是支持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角色。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今周刊
環境部正式發布「碳費收費辦法」及「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並公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完成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碳費制度正式上路,為了讓碳費徵收對象有足夠的時間評估及規劃至 2030 年可達成減量目標,並且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碳費徵收時程如圖一。
繼續閱讀...
圖一 台灣碳費徵收時程
公告應盤查登錄及查驗之排放源,且全廠(場)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合計值達 2.5 萬公噸 CO2e 以上之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依據「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之111年盤查結果,推估收費對象約500廠(281家公司,其中有141家上市櫃公司)。
圖二 111年納管對象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事業需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達指定目標,且在政府部門每年監督落實情況下,才會有取得優惠費率之機會。
以2030年為目標,二種指定削減率適用不同優惠費率:
註1:事業應依附表二所列排放型式之削減率加總計算其目標年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納入自主減量計畫依實際需要選擇採行之減量措施。
註2:基準年為中華民國107~111年之算數平均值。
依台灣公告碳費徵收之辦法,其目的將碳費當作經濟誘因。由環保署代為徵收,未來採專款專用的方式運用在環境效益行動費用。而國際上,碳稅(Carbon Tax)主要由財政部徵收,用途更加廣泛。碳費和碳稅都是由政府要求企業減排的方式。根據台灣碳稅聯盟的比較差異如下:
資料來源:環境部網站 碳稅聯盟